想不想知道
水禽妈妈是怎样带娃游泳的?
这么温馨可爱的日常
汉代就有记录了!
今天来认识一件
小朋友会喜欢的可爱水禽泥塑
水禽妈妈带宝宝
悠哉悠哉~
不远处的水面上
展开剩余88%游来一只优雅的水禽
水禽妈妈昂首挺胸,目视前方
粗颈长身,尾巴俏皮上翘
仔细一看
背上还驮着一只呆萌的小宝宝
简直萌化了~
和真实世界中的鸭妈妈带娃
简直一模一样
这件2000多岁的水禽泥塑
简直就是汉代治愈系可爱动物手办
也像是汉代亲子带娃游泳Vlog
胖乎乎的水禽妈妈像艘小船
稳稳托住探头探脑的宝宝
脖颈曲线圆润得想让人摸一把
秘密藏在细节里
全身布满的刻痕
像柔顺的羽毛又像水流波纹
简易线条勾勒出细腻的羽毛
每一笔都透着匠人的巧思
它的尾羽像片小荷叶般翘起
嘴巴微微上翘的弧度
仿佛下一秒就会叫出声
整体造型粗率古朴
却又不失生动与趣味
水禽叠叠乐
可爱中透露着生存智慧
水禽将幼崽驮在背上的行为
是自然界中智慧的生存策略
一是可以减少热量流失
幼崽绒毛防水性弱
长时间浸水易失温
趴在妈妈背上能隔绝冷水
二是可以躲避天敌
水面下的鱼类、龟类可能袭击幼崽
抬高位置
可降低被水下捕食者攻击的风险
三是节省幼崽体力
幼崽游泳能力弱
趴在背上可随妈妈快速移动
减少溺水风险
如果是在湍急水流中
背驮还能有效防止幼崽被冲散
就连天鹅妈妈也是“宝宝巴士”!
这种行为既是母爱本能
更是水禽的生存智慧
可可爱爱的动物手办
一整套太治愈了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
距今1万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
两汉墓葬中发掘出大量文物
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等
而像这样活灵活现的动物手办
在汉代至唐代间都有大量出现
唐代造像数量多、制作精
是彩塑艺术的高峰
各式各样的小动物
要什么有什么↓
有呱呱叫的小蛙
有伸长脖子望天的呆萌小龟
有略显抽象的小狗1号和小狗2号
甚至还有迷你版小狮子
简直可以集齐一整套
可爱的治愈系小动物手办
快活地游来游去的水禽母子
不仅仅是一件泥塑
更是满满生命力和温馨情感的传递
来近距离感受这份纯真与美好吧!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隋博宇 视觉丨汪泽源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左中明 文明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发布于:北京市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